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小的時候,最願意吃的就是糖了。那時的食物種類相當的單調,要是有一塊糖含在嘴裡,甜甜的,才會知道還有這樣最好的味道,留存在口中,絲絲沁入到心底。
  時過境遷。這時卻很少吃糖。不是不喜歡,而是顧忌很多,怕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。總之口中感覺的滋味過於豐富了,在各色水果中,已經取代了糖所需要的攝取量。
  有一天,侄女大發感慨地說:假如生活能像天天吃糖一樣,總是甜的該有多好。
  那的確是個很好的感覺。但是生活裡要是讓這樣的滋味變成平常事,糖也就不在意味著是甜得可愛了。而且在好的東西一成不變的時候,就會是簡單而又乏味的。有了各種滋味,才會有它們之間的各有所長,才會別有一番品嚐的回味。缺一不可,少了哪個都會是一種缺憾。
  在宴席間,嘗進這些滋味。甜有甜的美好,酸有酸的回味,苦有苦的感觸,辣有辣的驚顫。鹹的補充淡的,乾澀的補充有水分的。仔細回想,這不就是人生的各種經歷嗎!苦樂悲喜都是缺一不可。如果只要用一種形式來體現,那怎麼又能是生活呢?天堂如果是極樂世界,那就不是人的居住地,它是人們解脫苦難的希望世界。人居住在那裡,事事終成不變,他們的智商會不會就要下降,生活的經驗是不是就會越來越退化了呢?
  在傅佩榮先生講座的《易經》當中,說過孔子一生裡,佔過兩回卦。而荀子說:懂得《易經》的人,無須占卦。那是因為看懂了《易經》,理當就明白了所有卦象的根本意義。它就彷彿是各種滋味的排列,運行在哪一步上,都是承上啟後的自然規矩。它所以能給人明白的啟迪,就在於你知道它在何時何地的變化,要你來知道怎麼去適當的面對。
  理想與希望在一瞬間,會有不同的結果。但是不管品味的是酸與甜、苦與辣,都是生命裡一個短暫的過程。味道單一,就會讓思想與精神世界,生活與一切都是空虛乏味的了。
  由此在拿起糖,品其滋味。有苦方知有甜,有甜方知苦中意味。當再度細品人生的意義,也就理清了順其自然和爭取自然的方式,不外乎酸甜苦辣都是應得的各種滋味而已。
返回列表